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守護者Watchmen》心得-層層堆疊的價值觀與手法,厚重宛如油畫


  這邊先記錄一個簡易的心得,因為這個作品實在太過傑出了,而且我原作還沒有消化完畢,僅僅只是十二話的美漫、一話三十來頁,但是每一話我都可以看至少一個小時,每一句台詞、每一格畫面、每個表情和動作都能延伸和涵蓋多重的意義與意象,重疊緊壓的劇情量厚度有如油畫,極致的令人屏息。

  去年下半年開始看美漫後(謝謝臣臣推我閃電俠坑),時不時就會聽到守護者多屌多棒的評論,所以我可以說是抱著『我就看看到底有多屌』的成見心態去看,結果還真是,厲害到不行,完全能理解為什麼一部漫畫可以得到文學獎。

  趁著剛看完不久寫下一些看到的東西,之後消化完漫畫再寫完整版(大概會投稿去UACG吧,大概)。








  守護者(Watchmen),原作漫畫為DC1986-1987年連載的漫畫,連載十二期,編劇艾倫·摩爾(Alan Moore)、畫家大衛·吉布魯斯(Dave Gibbons)、上色畫家約翰·希金斯(John Higgins)。電影於2009年上映,由查克.史奈德(Zack·Snyder)執導。

  由於這篇歸類在心得,我就不細講劇情了,直接分幾個大主軸來講講。然後還沒看過而且擔心據透的人請不要看哦!放個紅字注目:劇透注意





一、時代感的塑造

  原作本身連載於冷戰時代的末期,現在我們的時代背景已經大不相同,但回頭去看守護者這部電影,還是能感覺到時代的沉重感,漫畫版更是如此。電影的開頭,用各種靜態畫面訴說了世界觀中的蒙面英雄的起始與下場,帶著濃烈的諷刺感和幽默。

  在冷戰時期、軍備競爭的美國背景下,整部故事都瀰漫著一股接近末世般的絕望感,笑匠在電影和漫畫中嘲笑人性和道德,也嘲笑智謀者和隊長的英雄團體(民兵、邪惡剋星、以及守護者)一切都是徒勞,當人類開始發生核戰、自相殘殺、毀天滅地,最聰明又怎樣?正義和罪惡又有什麼意義?『那你就成為了廢墟中最聰明的人』。在面對越戰和群眾反蒙面英雄時,他都在嘲笑著時代,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人類和暴力的本質,但他不去捍衛人性的道德,而是拋諸腦後,投身於人性這個大笑話之中。

  曼哈頓博士的父親也是如此,在漫畫裡,當他看到了原子彈投下廣島之後,便告訴他的兒子原子才有意義,不要再研究什麼鐘錶了,在以後的戰爭中鐘錶毫無意義。

  在漫畫中把時代感刻劃的更加深刻,社會因為核戰壓迫而發神經的人們、絕望的小販、壓抑的評論家與氛圍,每一頁每一格,用大量的篇幅去加重時代的厚重,現在這個時代來看這部作品都能感覺到重量,何況是當時的社會?我簡直不敢想像。

  不只是冷戰時代氛圍,裏頭有許許多多的議題交疊,女性主義、性解放、無政府主義、政治敏感、種族歧視、愛國主義……等等,就算是以現代的眼光去看,也都是非常能夠勾人省思。





二、角色的魅力

  在我看之前,朋友說我一定會喜歡羅夏這個角色(對溜就是說你),我本來想說我就是不要喜歡上,咬我啊,結果看了之後──可惡這種角色怎麼可能不喜歡上啊!

  羅夏的偏執正義與對社會的不信任、笑匠的冷笑看世道、智謀者對和平的執著和智慧、夜梟與絲魂的尋找自我、迷茫,最後在面具中找到自己。笑匠和羅夏兩人的行為和劇情都道盡了他們認為的『蒙面英雄到底是什麼』的命題。

  對羅夏而言,那是一種幾近於本能地對罪惡的厭惡,看起來蒙面英雄是要填補警察的不足,但當羅夏面對分屍女孩餵狗的惡人,他才深刻了解到自己內心的衝動是什麼,那是『不得不如此』的舉動,蒙面英雄投身於打擊犯罪,可能只是助長了暴力的相互作用,但對羅夏而言,是『不得不如此的生活方式』。雖然羅夏恐怖,暴力,偏執,但這個角色的魅力就是這樣顯現,當他主觀的認定了惡,他就會貫徹到底,絕不妥協,即使面對擁有無敵力量的曼哈頓博士,羅夏也絕對不會違背自己的心。固然有些不盡人情,但這樣有所堅持的角色我很喜歡。

  而對笑匠而言,所謂的蒙面英雄,似乎是種更無意義的某種東西,所謂為了自己的正義而戰,在他眼裡蒙面英雄就跟他們的敵人沒有什麼兩樣,都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所以他嘲笑其他人的堅持。笑匠遊走於各種政治利益,為了不同的勢力賣命,協助美國打越戰,笑匠想必是對人性的醜惡和利益的糾紛看的最透徹的人。曼哈頓博士在漫畫裡曾說:『我了解越南這塊土地上孕育的文化和氛圍,笑匠也十分了解,但他不在乎。』就像暗示了笑匠其實懂得人類的美德和價值,但他不在乎,他嘲笑、他製造笑料,人類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笑話,曼哈頓博士想遠離、羅夏想貫徹自己、智謀者想要和平、一代二代夜梟都想要自己的位置,而笑匠,投身這一切,化為最醜陋卻最率直的人性。






三、敘事手法

  電影對漫畫有很高詮釋的重現度,當然有一些東西是只有漫畫才能表現的,這暫且不提,從電影來看,每一段都用非常多的方式去講解該段的主題。從笑匠的死亡,帶出事件,然後在笑匠的葬禮上,每個人對笑匠不同的回憶形塑出笑匠這個人,以電影術語來說就是各式各樣的蒙太奇剪接手法,讓各時空的劇情交錯,一邊以線性描述去推進故事,一邊用蒙太奇立體化角色。電影部份我覺得開頭玩得最溜,後面就還好,基本上都依循漫畫的手法。

  而漫畫就不得了了呢,我們華文圈有一種寫作手法叫做『互文』,大家以前上國文課都應該學過,簡單而言就是兩段不同的句子相互交疊後關係才會完整。如果說漫畫包含了『畫面』及『文字』,那守護者這部漫畫可是將『畫面的蒙太奇』與『文字的互文』發揮到了極致,好幾段故事都能跟另一邊發生的另一件事台詞共用,左右兩邊不同的畫面、同樣的台詞、卻又表達不一樣的心境。

珍妮和廣播台的訪談;二代夜梟與絲鬼遇劫。
羅夏日記的自白;笑匠的死亡情況。
曼哈頓博士的過去兩段情;在火星的現在。
社會的狀況;漫畫中的漫畫《黑船傳奇》。

  這樣細膩的手法加重了故事本身的寓意,電影很棒,漫畫也不得了,建議一定要找來看看!每一格都能給予人一種藝術的美感與身處壓抑時代中的浮生感。






總結:層層堆疊的價值觀與手法,厚重宛如油畫

  電影長達三個小時,但毫無冷場,你只要稍微恍神就有可能錯過一些蛛絲馬跡的重點,當知道真相後再看一次,又會讚嘆這些蛛絲馬跡。漫畫更不用說,渾厚的資訊量和每一回附贈的額外補充資料,都把故事弄得紮紮實實,每次閱讀都讓腦袋喘不過氣,卻又忍不住跌入他的哲學命題裡細細品味思考。


  DC旗下討論人性的英雄很多,守護者較為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把社會的反饋、群眾、國家和人性的選擇都納入討論,如果你喜歡英雄漫畫,或是想了解冷戰時期的漫畫到底是怎麼樣,推薦你一定要看看守護者這部漫畫/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