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黎明前的美食家》第十夜,當走進新開的店偶爾會遇到的事


  今天晚上,我在租屋處附近的公園慢跑。在工作比較閒暇的假日,我還是多多少少會運動一下,讓身體出出汗,習慣了正式的西裝,偶爾換上運動衫和運動褲、球鞋也是挺舒服的。

  在運動完後,我把頭髮綁好紮起來,並戴上灰色的鴨舌帽,一邊思考著晚餐一邊走在靠近台中火車站的街道。這條路不管什麼時候都有來來往往的車輛,不過這一帶餐飲店選擇倒是不算多……這時,我注意到一家沒看過的店。


  它用透明的大片落地窗當作店面,招牌上寫著食堂,地板和裝潢都看起來很新,顯然是這幾天才開的店。對於新開的店,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這種沒有任何評價的新店,總是讓人有點卻步。單看店內,乾淨簡單的木製地板、木桌,抬頭就看的到撥放新聞的液晶螢幕,旁邊有著一鍋冒著熱氣的味噌湯供人取用,第一眼印象還不錯。

  總不能什麼都依靠網路吧!

  這樣想的我還是走進了店裡。

  「先生您好!要內用還是外帶呢?」櫃檯是一位看起來很年輕的小姐,應該跟我差不多,但、先生?也罷。

  「內用。」

  「好的!這邊是我們的菜單,旁邊有味噌湯可供取用哦!碗筷是剛剛清洗消毒過的,有點燙要小心哦!」

  櫃檯小姐真是有活力,配上新的店面,確實給人很青春爽朗的感覺。除了我以外店裡用餐的只有兩個阿伯,我隨便找了一個位置坐下,開始看起菜單。

  嗯、看起來是很標準的日式混台式的店家,有豬排丼、親子丼,也有爌肉飯和魯肉飯,倒是沒有其他小菜和飲料。不過價格差距有點大,丼飯是一百二左右,爌肉飯魯肉飯卻又只有五十、三十,這樣的價差可能代表份量和品質的差距吧?剛運動完,姑且就點個豬排丼飯就好了。如果是平常的我,點一個丼飯再加上爌肉飯或魯肉飯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在櫃檯點完餐後,我便打撈起剛剛就很有興趣的味噌湯。是很一般的海帶豆腐味噌湯,不過味噌這種調味料很難弄的難吃或難喝,鍋料有點誠意就已經算不錯了。

  然而,我卻遇上了一個問題。

  這家店的桌子會些許的搖晃,似乎是桌腳和地面高低沒有完全契合,吃飯的話是不要緊,但喝湯就不一樣了,些許的晃動都會讓湯灑落出來,我剛放下湯碗便灑落至少一湯匙的份量,我懊惱的拿桌上面的面紙清理。畢竟這家店開店之初,對這種小細節大概還沒注意,把湯碗放到比較穩固的角落也就算了。

  湯都還沒喝完一半,我點的豬排丼飯就上來了。

  ……跟想像的落差有點大。

  份量上沒什麼問題,白飯上鋪著炸的金黃的豬排,但日式的豬排丼飯是把蛋、洋蔥、豬排混高湯一起調理過,這裡則是在炸好的豬排上淋上炒過的洋蔥和蛋,有點像是比較濕軟的洋蔥炒蛋?似乎也沒有使用什麼醬油,色澤偏亮。比較匪夷所思的是一起放在飯上的兩樣配菜,一個是臺灣便當店時常能見到的三色豆,以及切成末的酸菜。

  我自認跟公司裡的碧安卡和佐絲比,已經不是一個對食物很挑的人了,但是三色豆我還是很討厭,因為它除了沒有很好吃以外,更是傳達出店家『我想使用冷凍蔬菜省事』的訊息,把這個成本拿去買顆高麗菜都比較有誠意吧?或者,至少用胡椒和鹽巴稍微調味一下也好啊,吃進嘴裡就是,稍微有點濕濕的胡蘿蔔、青豆、玉米味道,這只是用水煮過而已吧!

  至於酸菜,似乎也有酸菜搭配肉做成蓋飯的吃法,應該不會和蓋飯多不搭,只是這家店酸菜的色澤非常深,吃起來只有純粹的酸鹹味,沒有保有任何蔬菜本身的清甜香味,應該是買現成品來用,而非自己製作的。

  也許是兩道配菜實在太令人失望了,當咬下豬排那一刻挺驚艷的,稍有厚度的豬排多汁,麵衣爽脆,醃的很入味,豬肉的肉腥味被妥善地去除,熱騰騰卡滋卡滋的令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正當我覺得這豬排還不錯、混著旁邊的蛋和洋蔥,一口吃下時。

  「咳!」

  我被突如其來的嗆鼻味弄得輕咳。

  我馬上注意到元凶是洋蔥。一般而言丼飯的洋蔥會煮得稍軟,呈現金黃色後釋出甜味,但這裡的洋蔥卻是略帶硬度,甜味還沒煮出來,洋蔥的嗆鼻味也沒有消除,和蛋與豬排一起吃進嘴裡,非常突兀。這大概就是這丼飯比一般的丼飯還快送上來的原因吧,因為煮洋蔥的時間縮短了。

  讓我無法接受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我開始大口扒飯的時候。

  豬排底下是完全的白飯,一點醬汁都沒有。

  豬排和蛋與洋蔥的調理法不要緊,還可以說是個人口味和調理習慣的不同,但在飯上完全不下功夫,沒有任何的醬汁,蛋和洋蔥的調理也沒有使用高湯或醬油,就算是高湯塊也好,至少要有調理過的湯汁或蛋汁讓我配飯吃吧!

  沒有炒過的三色豆、索然無味的酸菜,配上沒有醬汁、湯汁的白飯,簡直就是在乾巴巴的沙漠爬行那般痛苦。不浪費食物是我個人的信條,當然也是因為錢花下去了不吃也可惜,我配著味噌湯,硬是把這碗丼飯給吃了下去。

  「謝謝光臨!」

  櫃檯小姐有朝氣的送客,實在是安慰不了我。

  我站在店門口,回頭看了這家店,嘆了口氣。

  該不該說呢?該不該和店家說他們的缺點?不管是當面講也好還是在網路上找找有沒有店家網站來講也好……不不,這樣可能會被當成找碴的,他們沒有生意的話,遲早會注意到這些問題的吧?

  如果沒注意到,這家店大概就會收了。

  但是,過去吃到不喜歡的店家,也不會特別去想這種事,大概是因為他們是新開的店家,又看到站櫃檯的跟自己年齡相仿,才會突然有這種念頭吧。

  ……還是算了吧,造化畢竟在個人。如果過了一、兩個月後,這家店還在,那我會去吃吃看有沒有什麼差別吧。

  如果不去想這些雜七雜八的想法,這次實在不是很好的體驗,明明肚子飽了,卻有種微妙的空虛感,晚點再去吃點宵夜好了,就算補回運動消耗的熱量也無所謂了。

  這也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找了一家店卻發現不合自己胃口,是常有的事呀……


  倒也不用太在意了,總會有下一家自己更喜歡的店,與其糾結於不愉快的回憶,不如去期待下一次邂逅。至於這家店,就祝福它吧!希望下一次再走進去,會給我不一樣的體驗。



-完-


就不說是哪家店了,如果再過一段時間後它還在而且變好吃了我就會再寫吧!
這次也是記錄一下心情,不喜歡一家店,有時候是店家的問題,有時候則是口味問題,講心得或是在網路上給與負評到底會幫了店家,還是害了一家新的店?但有不好的體驗又是事實,講了又真的不行嗎?等等諸多想法交纏在一起。

我個人而言或多或少還是會跟認識的人講自己不好的用餐經驗(無論是餐點還是服務),至於佺,我想這種放在心上稍微惦記的感覺最適合她的個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作法吧,無關對錯,繼續去邂逅下一頓飯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