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的種子,在我們的土地發芽;讓我們文化的鑰匙,緊握在自己手裡。
-節錄自第一屆國際原住民生態農夫結盟會議
西元2016年3月20日,在經過了為期九天的走動式工作坊,走訪台灣的原住民部落之後,國際間的原住民與台灣土地的子民簽下了結盟,拒絕基改,並互通有無,相約讓健康的種子成長為健康的糧食,滋養出健全的靈魂。
我只有畫質低的手機,還請各位見諒。
這個結盟會議的細節與宗旨等等,都可以在網路上的新聞找到,以『國際原住民生態農夫結盟會議』當作關鍵字便可找到無數資料,而我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寫這次聆聽原住民們分享後的心得。
一、我所聽聞
*不談有機,談永續-原住民看待土地的方式
這次的會議,上午為結盟會議,下午則是接待國際原住民的台灣原住民的分享。在分享完關於原住民和原生種植物樹薯的某份經驗後,有一名有機農夫,站起來提問。
「請問,原生種的資源……是否能分享呢?」
我能感覺到這位有機農夫,在經過數年的紮根和嘗試之後,想要得到新技術和資訊的那份心情。
而原住民們回答了一個概念。
「有機,只是生態的一小部份。」
原住民青年跟我們分享:對他們而言,部落的所有一事一物,都是為了生態,不留下垃圾和問題給他們的子民,並不傷害山林。他們回饋給族群,族群回饋給自己。
對原住民而言,所謂的『有機』是非常、非常理所當然一事,因為他們的耕作本來就是如此,沒有所謂的有機不有機。甚至再提出了一個概念:所謂的有機,是工業化的、商業的,由政府機關認證的有機,才叫做有機,就可以以這個為賣點去販賣。
他們沒有否定有機,但,有機從不是他們所謂的生態中的重點。環境的永續經營、滋養子孫和文化,才是重要的。
*那一串鑰匙裡面有什麼?-你的文化鑰匙在哪裡?
在後半段的分享中,泰雅族的長老說了這麼一個故事:
他看到一個在外面得到高學位的原住民年輕人,身上帶著一大串的鑰匙,走起路來發出風鈴般的聲響。他問了:嘿,為什麼你帶著那麼多鑰匙?
年輕人回答:這是我的平地車鑰匙、這是我的山地車鑰匙、這是我的家門鑰匙,門有兩個鎖、保險櫃鑰匙、這是我的……
長老遲遲不敢問:你在山裡的鑰匙,也在這裡面嗎?
長老說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部落,那把鑰匙,應該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任人隨意地進出、破壞文化和部落。
然而,有些年輕人,早就已經沒有了這把鑰匙,他們一如離家的老鷹,再也沒有回來山林,離土地遠去。
二、我所思
*那片土地與我,根的所在與延展
在聽完這次會議的分享後,我進行了一番思考。我是什麼樣的人呢?為什麼,我沒有像原住民那樣去看待土地?
我是苗栗縣頭份鎮(最近升格為市)人,而大學之後便在台中念書。我可以告訴別人從頭份要怎麼到最近的遊樂景點,我能提供我所就讀的那些學校周邊有些什麼,我能說出最靠近家裡的山,我能說出我最愛的家鄉老店,我能說出地方的節日和那天我們做些什麼;我能告訴別人我在台中的生活,我能說出我喜愛的店,我能背誦出公車的編號和路線……
這樣的我,跟土地是有連結的嗎?
許是有的,但十分薄弱。因為我沒有受到土地最直接的回饋,我沒有意識到,沒有這塊地,就沒有植物、動物、資材。
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呢?我跟原住民最根源的不同在哪?
我想,是情感。並不是感性的情感,我想這是一種更趨於理性的知性。
我們待人有『禮儀』,來往有『信義』。這再自然不過,我們視為美德而日夜奉行。
但,對於土地呢?教育告訴我們要如何對待人,沒有人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土地。而對原住民而言,有土地才有人,他們要學著面對的,是土地。
那我,想怎麼樣跟土地做連結呢?
或者,我該怎麼做?
*我的鑰匙在哪裡?
長老提到了鑰匙。雖然我思考過後,導向不同,但鑰匙激發了我的思考。
我跟土地,總是隔著一道又一道的門。
就如上一段所說,我對於人的禮儀信義,為什麼沒有應用在土地上?
因為『教育』?因為『文化』?因為『資本主義』?
對原住民而言,鑰匙是保衛自己文化的手段。那把鑰匙,就是別人無法輕易地從他們的腦海裡抽走他們的文化和情感。
然而,我呢?
別人替我鎖上了一道又一道的門,商業的運行也好、標準的構築也罷,讓我以為這世界的運作是理所當然的。
我為什麼沒有意識到我踩踏的大地,是能孕育萬物的所在,在那層水泥或柏油之下,是無盡的寶藏?不就是因為這些門嗎?
我想,是因為我從沒意識過『鑰匙』一直在我的手上。從來沒思考過這些正在運行的商業及食衣住行,是否合理,是否永續。
但,其實鑰匙一直在我手上,只要願意,就能打開『與土地連結』的門。
別人早就給我這把鑰匙了:我的老師們,我的朋友們,我所邂逅的每一人事物,每一次的分享和思考,都是得到鑰匙的手段。
我想,這也就是『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之一。讓別人注意到手上的鑰匙。
三、結語,我該怎麼做,我將怎麼做
小小的了解,將成就萬千事物。這是我的想法。
我並不需要特地去想自己是否跟苗栗或台中或是任何地方做出特定的連結,因為我需要了解到的是,我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這片我踩踏的土地。即使只是一份垃圾進到焚化爐,也都會髒了風,染黑我的鼻。
所有環節都環環相扣,我不敢說這樣小小的思考能改變些什麼,但這次會議,使我獲得了解與想法。
僅是如此,便讓我知悉:啊,鑰匙在我手上啊。
在每一個行動前,只要我的心頭冒出一個小小的問號:這樣做對土地、對大家、對後代,真的好嗎?
這樣,便已足矣。
題外話:
本活動我是從北區環境教育區域中心得知,各地區的相關活動大家都可以透過該區的環境教育區域中心去了解,在此附上網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